今年六月遊覽了福山,參觀了《星籠之海》的相關展覽,所以對這本書有興趣,如果想去福山旅遊,可以遊前閱讀,會對那個地方有更深刻的印象與體會。
以下摘自下冊附錄--海與人與星星的浪漫 島田莊司
瀨戶內海
瀨戶內海是世界少見的海域。這個像是四方形泳池的內海,因為被大型的陸地圍繞,所以它的波浪平靜,水面一直也是相當穩定。過去日本人從江戶東海道或是前往九州,多會利用水路,因此瀨戶內海自古便是日本東的交通大道。
瀨戶內海的海水出入口總共有三個方向,而且每隔六個小時就會流入﹑流出一次。但因為瀨戶內海的海域裡有無數個浮在水面上的小島,島與島之間的間隔有寬有窄,平靜的水面下所湧動的海潮與急流,會在某些地方形成漩渦,也成為海中的危險地帶;這些危險的地帶還會因為時間的不同,而改變海流的方向或地點。
所以,在操縱小船往來瀨戶內海定那個時代,必須有相當的經驗累積,才有辦法詳細地了解並熟悉那上危險的地方。而在海戰中,最重要的就是要掌握海域中的危險地帶與潮流變化的知識。在海潮這個大敵之前,陸地上再怎麼的厲害的猛將與大軍也會大籌莫展。西元一一八五年源氏與平氏在關門海峽「壇浦之戰」的勝敗結果,便是取決於海潮的變化。通過瀨戶內海從大阪前往九州,搭船時,首先就得要趁著海水流入時啟航。但是當海水進入內海後,潮流會在內海的中央停下來,此時船上的旅客就得上陸,等待潮水流出時再登船出航,時間大約是在六個小時之後。這段時間的等候便稱為「待潮」。潮水開始流出後,旅客便再度上船,乘著船讓流出的海水把船送往九州。瀨戶內海就像一條天然的自動輸送帶一樣,能夠非常方便而準確地把人員或物品送達目的地。
而位於這條便捷的水上交通大道,名為待潮之港的就是福山市的鞆町。從古代到江戶時代,往來中國地方的旅人都必須經過這條水上的交通大道,鞆町也因此成為了日本東西交通的重要樞紐,所有的文化﹑宗教﹑藝術﹑科學﹑戰爭等等,也都有是通過這條路線,往東方的都城傳播而去。
無論是神功皇后﹑源義經﹑足行尊氏﹑最澄﹑空海﹑潮鮮通信使,還是要到江戶拜會幕府的荷蘭商人,甚至是蒸氣船時代的坂本龍馬等人,不分甚麼身分地位,在航行的途中都必須從鞆町上陸。在瀨戶內海的海流前面,所有的人一律平等,即便是名留青使的閃耀明星及偉人們,也都要在鞆町「等待海潮」。
熟悉並擅用這個隨時都在變化的海流,而成為瀨戶內海霸者的軍隊就是村上水軍。村上水軍擁有先進的軍事技術,曾以海賊之名聞名於世。戰國時代,當戰國之雄織田信長攻打石山本願寺時,村上水軍與毛利元氏就曾經聯手,結果這個不可一世的織田軍隊,竟然敗在村上水軍的水中。
吃了敗仗的織田信長於是命令九鬼嘉隆打造鐵甲船,並用它來對付村上水軍進行報復。然而不知為何,這艘無敵的鐵甲船好像消失了般,在後世的歷史記載中竟不曾見過它的蹤跡。雖然傳說中的鐵甲船是被村上水軍擊沉了,但詳細的情況究竟如何,至少仍是個不解的謎團。
P.S. 因為是在圖書館借閱的不同版本,上冊為簡體書版,下冊為台灣繁體版本,所以譯者也不同。
2016年9月25日(日)
《星籠之海》-島田莊司(上)呂靈芝譯(下)郭清華譯

分類 :
讀一讀/
心情 : Unknown
天氣 : Unknown
更新 : 2021-04-10 01:10:56